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長距離頂管施工主要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φ2000mm排海管道工程是嘉興市污水處理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常排放管總長2060m,管道內徑2000mm,從高位井向大堤外頂進,埋深9.30~21.81m,出洞口管內底標高為-20.23m,前1747.5m為下坡(-2.5‰)頂進,最后302.5m為平坡頂進,終點管內底標高為-24.60m.頂進施工采用F-B型鋼承口式鋼筋混凝土管、楔形橡膠圈接口、多層膠合板襯墊。?
二、地質資料?
頂進軸線上方覆土為粉土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局部夾少量薄層粉土;粉質粘土。地質剖面見圖1。
三、工具管選型?
正常排放管在出洞后的150~200m范圍內是④層砂質粉土夾粉砂,然后穿過④a層粉質粘土、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淤泥質粘土。經(jīng)多方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大刀盤泥水平衡式工具管。
四、主要技術措施?
1.減阻泥漿?
頂進施工中,減阻泥漿的應用是減小頂進阻力的重要措施。頂進時,通過工具管及混凝土管節(jié)上預留的注漿孔,向管道外壁壓入一定量的減阻泥漿,在管道外圍形成一個泥漿套,減小管節(jié)外壁和土層間的摩阻力,從而減小頂進時的頂力。泥漿套形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減阻的效果。?
為了保證壓漿的效果,在工具管尾部環(huán)向均勻地布置了4只壓漿孔,頂進時及時進行壓漿。工具管后面的3節(jié)混凝土管節(jié)上都有壓漿孔,以后每隔2節(jié)設置1節(jié)有壓漿孔的管節(jié)。混凝土管節(jié)上的壓漿孔有4只,呈90°環(huán)向交叉布置。壓漿總管用φ50mm白鐵管,除工具管及隨后的3節(jié)混凝土管節(jié)外,壓漿總管上每隔6m裝1只三通,再用壓漿軟管接至壓漿孔處。?
頂進時,工具管尾部的壓漿要及時,確保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漿套。混凝土管節(jié)上的壓漿孔供補壓漿用,補壓漿的次數(shù)及壓漿量需根據(jù)施工時的具體情況而確定。?由于頂進距離長,一次壓漿無法到位,需要接力輸送,因此在管道內共設置5只壓漿接力站,平均每隔300m左右設1站。壓漿接力站的作用有兩個,一是運輸作用;二是承擔至前面壓漿接力站管道部分的補壓漿。?
減阻泥漿的性能要穩(wěn)定,施工期間要求泥漿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結,既要有良好的流動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頂進施工前要做泥漿配合比試驗,找出適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漿配合比。表1是本工程所采用的減阻泥漿控制參數(shù),表2是減阻泥漿的配合比。
表1減阻泥漿的控制參數(shù)
表2減阻泥漿配合比(kg/m3)
拌制減阻泥漿要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催化劑、化學添加劑等要攪拌均勻,使之均勻地化開,膨潤土加入后要充分攪拌,使其充分水化。泥漿拌好后,應放置一定的時間才能使用。通過儲漿池處的壓漿泵將泥漿壓至管道內的總管,然后經(jīng)壓漿孔壓至管壁外。施工中,在壓漿泵、工具管尾部等處均裝有壓力表,便于觀察,從而控制和調整壓漿的壓力。?頂進施工中,減阻泥漿的用量主要取決于管道周圍空隙的大小及周圍土層的特性,由于泥漿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漿的實際用量要比理論用量大得多,一般可達到理論值的4~5倍,但施工中還需根據(jù)土質情況、頂進狀況及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適當?shù)恼{整。?本工程的減阻泥漿運用十分成功,全長2060m的頂進最大頂力不超過8500kN.把頂進過程中的頂力曲線和泥漿用量(實際用量與理論用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曲線通過處理后可以得到頂力、泥漿用量與距離之間的關系圖(圖2)
圖2頂力和泥漿用量與距離的關系圖
由圖2可以看到,除出洞階段外,頂力曲線很平滑,頂力增加十分緩慢,最大值為8500kN.由于在出洞階段無法建立完整的泥漿套,因而泥漿用量較少,但當泥漿套建立好以后,泥漿的用量就隨著頂進距離的延長而增加,頂進結束時,泥漿的用量達到理論值的8倍。泥漿的用量之所以隨著頂進距離的延長而有較大增加,主要是補壓漿造成的,因為隨著線路的增加,補壓漿的量要大大超過工具管尾部的壓漿量。?
管道外壁和土體間的摩阻力的大小是衡量泥漿減阻效果的標準,圖3是本工程頂進過程中管道外壁和土體間的摩阻力曲線圖。
圖3摩阻力曲線圖
圖3真實反映了頂進過程中側向摩阻力的變化情況。在出洞階段,由于泥漿套無法建立,因而側向摩阻力比較大,隨著泥漿套的建立,摩阻力急劇減小。頂至200m時,側向摩阻力為2.1kN/m2;頂至600m時,側向摩阻力為1.1kN/m2;頂至1500m時,側向摩阻力為0.5kN/m2;頂至2000m時,側向摩阻力為0.3kN/m2。上述值均遠小于規(guī)范中的取值及利用經(jīng)驗公式計算的值,也遠小于以往同類工程中的實際值。顯然,側向摩阻力隨著頂進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是和泥漿的用量隨著頂進距離的延長而增加有直接關系的。
2.中繼間應用?
正常排放管總長2060m,在出洞后的150~200m范圍內,頂進斷面主要為④層砂質粉土夾粉砂,隨后的頂進主要在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和淤泥質粘土中進行。因土層變化較大,頂進阻力在各土層中不同,考慮到長距離頂管的特殊性并結合以往同類工程的施工經(jīng)驗,原施工組織設計中擬布置14只中繼間進行接力頂進。?
中繼間采用二段一鉸可伸縮的套筒承插式結構,偏轉角α=±2°,端部結構形式與所選用的管節(jié)形式相同,外形幾何尺寸與管節(jié)基本相同。在鉸接處設置2道可徑向調節(jié)密封間隙的密封裝置,確保頂進時不漏漿,并在承插處設置可以壓注潤滑脂的油嘴,以減少頂進時密封圈的磨損。中繼間的鉸接處設置4只注漿孔,頂進時可以進行注漿,減小頂進阻力。
頂進至194.1m時,根據(jù)頂進施工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管節(jié)外壁和周圍土體的摩阻力介于2~3kN/m2,是比較小的,根據(jù)計算結果,并結合以往的施工經(jīng)驗,對中繼間的位置作了適當調整,以減少中繼間的投入,并能確保頂進的順利進行。?由于第1、第2號中繼間已經(jīng)放置,第3號中繼間位置也已確定(因電纜等的長度已定),因而中繼間布置從第4只開始調整。
調整后,正常排放管共設置9只中繼間,具體布置位置見表3。
表3中繼間位置
注:表中間距及累計距離中未計中繼間長度,其長度在第9號中繼間后計入調整。?
頂進至1102.3m時(中繼間布置了5只),管節(jié)外壁和周圍土體的摩阻力為0.5kN/m2左右,波動基本不超過0.1kN/m2.經(jīng)計算并結合頂進施工的工藝要求,又對中繼間的位置作出了調整(因第1至第5號中繼間已經(jīng)放置,因而中繼間布置從第6只開始調整)。?
調整后,正常排放管共設置8只中繼間,具體布置位置見表4。
注:表中間距及累計中未計中繼間長度,其長度在第8號中繼間后計入調整。?
由于先后兩次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了原來的中繼間布置,最終只設置了8只中繼間,節(jié)約了大量的資金,也減少了后期處理工作。?
3.測量及軸線控制?
在頂進過程中,經(jīng)常對頂進軸線進行測量,檢查頂進軸線是否和設計軸線相吻合。在正常情況下,每頂進1節(jié)混凝土管節(jié)測量1次,在出洞、糾偏、到達終點前,適當增加測量次數(shù)。施工時還要經(jīng)常對測量控制點進行復測,以保證測量的精度。?
隨著頂進距離的不斷增長,軸線偏差測量需接站觀測,從而產生接站誤差。因此頂進前按不同的頂進里程,制定了相應的軸線平面偏差測量方法;高程偏差測量采用水準接站測量,先測得工具管中心標高,再與設計高程相比較就可得高程偏差。?
另外,指示軸線在頂進工程中,必須利用聯(lián)系三角形法定期進行復測,以保證整個頂進軸線的一致性。?
為了較好地解決測量用時問題,要盡可能減少測量接站數(shù),在轉站處利用特殊發(fā)光源作為目標,再利用放大倍率較大的瑞士T2經(jīng)緯儀觀測;測定工具管前進的趨勢,同樣能達到減少測量時間的目的。?
在實際頂進中,頂進軸線和設計軸線經(jīng)常發(fā)生偏差,因此要采取糾偏措施,減小頂進軸線和設計軸線間的偏差值,使之盡量趨于一致。頂進軸線發(fā)生偏差時,通過調節(jié)糾偏千斤頂?shù)纳炜s量,使偏差值逐漸減小并回至設計軸線位置。?
施工過程中,及時了解工具管的趨勢對糾偏十分有利。如果軸線偏差較小,且趨勢較好(沿設計方位),就可省去不必要的測量和糾偏,提供更多的頂進時間;如軸線偏差較小,但工具管前進趨勢背離設計軸線方向,則要及時進行有效的糾偏,使工具管不致偏離較大。?測量采用高精度的全站儀,激光經(jīng)緯儀和水準儀。工具管內設有坡度板和光靶,坡度板用于讀取工具管的坡度和轉角,光靶用于激光經(jīng)緯儀進行軸線的跟蹤測量。?
圖4-1、圖4-3是根據(jù)施工過程的軸線偏差繪制的曲線,圖4-2、圖4-4是竣工后的軸線偏差曲線。
圖4-1施工過程軸線水平偏差曲線
圖4-2竣工后軸線水平偏差曲線
圖4-3施工過程軸線高程偏差曲線
圖4-4竣工后軸線高程偏差曲線
從圖4可以看出,竣工后的測量結果與頂進過程中的測量數(shù)據(jù)基本上是吻合的,說明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是合適的,測量精度能夠滿足施工的要求。?
4.糾旋轉的技術措施?
正常排放管前300m(100節(jié)管書)的平直線段內,共布置了16只垂直頂升口,垂直頂升口對旋轉有很高的要求,轉角不得超過1°,否則就會影響垂直頂升的施工,因此,控制好前300m管道的旋轉十分重要。
為了減小管節(jié)之間的相互轉動,在前300m范圍內的管節(jié)的兩端設置了止轉裝置。通過止轉裝置將前300m管道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減小整段管道在頂進過程中的旋轉。?
雖然安裝了止轉裝置,但由于施工過程中管道受力不均衡,管道還是產生了比較大的轉角,為此,施工時根據(jù)各垂直頂升口的轉角大小,輔以一定數(shù)量的壓重塊糾正轉角,這種方法效果很明顯。頂進結束時,16只垂直頂升口的轉角均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5.水力機械化施工?
正常排放管的頂進距離為2060m,因此泥水系統(tǒng)的配置相當關鍵,根據(jù)本工程的特點布置了泥水系統(tǒng)。沉淀池利用工地原有的蝦塘,進行必要的加深,留有足夠的容量,筑壩分隔成清水池和泥漿池,并用φ300鋼管連通泄水。在清水池旁設置2臺5級泵,向管路供水,進水管路采用φ150無縫鋼管、卡箍式活絡接頭,中繼間處用橡膠波紋管過渡,以適應中繼間之伸縮,滿足頂管施工的工藝要求。
實際施工時,前1500m是利用清水池旁2臺并聯(lián)的清水泵供水,1500m以后才用多級泵供水。這樣配置的好處是節(jié)約了大量的能源,也降低了施工時的操作難度。?
排泥采用φ100無縫鋼管、卡箍式活絡接頭,中繼間處也采用橡膠波紋管過渡。廢棄泥漿用管道泵串聯(lián)水平輸送,管道內每隔200m左右設置1臺。工作井內設置1臺大功率管道泵,擔負泥漿的垂直輸送。?
五、結語?
本次排海工程正常排放管一次頂進距離2060m,由于工具管選型得當,技術措施合理、施工中未用中繼間接力頂進,軸線偏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頂進只用了144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jīng)濟效益。?
減阻泥漿的成功運用,極大地減小了側向摩阻力,為快速頂進和軸線控制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中繼間的布置是長距離頂進施工中的難點,布置多了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布置少了無法滿足頂進需要。因此,長距離頂進時的中繼間布置,在滿足施工工藝的前提下,應充分考慮到施工時各種有利條件或不利條件的影響。?通過本工程的施工,為更長距離或更大口徑的頂管施工積累了經(jīng)驗。
- 1二級消防工程師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規(guī)范(5.10)
- 2頂板式低溫輻射電熱膜在住宅取暖應用中的利與弊
- 3CONTEMPORARY WORLD ARCHITECTURE-2
- 4花山背溢洪道加固探討
- 5注冊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表
- 6中鐵二十局二公司畢生項目法朗溝特大橋主橋首根樁基成功澆筑
- 7墻柱節(jié)點混凝土成型質量控制(PPT)
- 8青海省內干線公路公路工程管理用表范本
- 9包頭優(yōu)質活動房/包頭活動房
- 10案例分析思考題:高度超過100m的綜合樓建筑消防設施配置
- 11某住宅小區(qū)市政配套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42p
- 122015招標師考試《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供應商的法律責任
- 13招標采購專業(yè)實務考前復習指導(146)
- 14廈門BRT1號線某段路基、橋梁及通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15選擇性價比高的混凝土攪拌站設備需要從哪幾方面出發(fā)
- 162015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合同類型
- 17監(jiān)理考試復習:隱框玻璃幕墻施工中質量控制措施1
- 18上海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 19工程項目管理組織設計的依據(jù)主要有什么
- 20東南大學中建史講義-中國古代城市建設
- 21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建筑?
- 22建筑施工圖識讀三:建筑施工圖的組成及識讀
- 23監(jiān)理工程師考試《建設工程合同管理》資料精選(23)
- 242015年監(jiān)理工程師《理論與法規(guī)》每日一練(3.20)
- 25種植設計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6p
- 26建筑工程高程測量施工技術培訓講義PPT
- 27景觀湖廣場施工方案23p
- 282015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
- 29實現(xiàn)煤礦項目安全高效管理的措施
- 30陜西省2015年安全工程師考試報名收費標準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