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時評:城市的宜居應是所有人的宜居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8月18日,在過去一年內(nèi),北京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上升了5位,位列第69,蟬聯(lián)中國大陸最宜居城市;全球最宜居城市則被澳大利亞墨爾本摘得。

城市的宜居應是所有人的宜居

8月18日,在過去一年內(nèi),北京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上升了5位,位列第69,蟬聯(lián)中國大陸最宜居城市;全球最宜居城市則被澳大利亞墨爾本摘得。

看到這一版本的宜居城市排名,不少人可能都笑了,因為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單是北京房價這一項就足以令人生畏,甚至不少“北漂”為此被迫逃離,更別說北京的其他大城市病了。在這樣的直接感知下,連“易居”都做不到,又何談“宜居”呢?

北京成為中國大陸最宜居的城市也并非不可能,甚至也很容易實現(xiàn),簡單到調(diào)查者只需變換幾個指標。評價依據(jù)是“穩(wěn)定性、醫(yī)療保健、文化和環(huán)境、教育、基礎設施”五個指標,如此一來,諸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能夠上榜,完全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些指標與大城市的條件完全是對應的。

但如果采用不同的指標來評價城市“宜居”,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以同樣是2015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的新加坡版本為例,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無一進入前十,因為單是“生活舒適”指數(shù)這一項,就把那些城市病極其嚴重的一線城市排除在外了。回到《經(jīng)濟學人》智庫版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不難發(fā)現(xiàn),它之所以與國人的實際感知有出入,乃是因為其固有的衡量指標不足以測量出“宜居”二字,缺少“宜居”本應具有的內(nèi)涵。

何謂宜居?“二戰(zhàn)”后,希臘學者道薩迪亞斯最早提出“人居環(huán)境科學”的概念,在他看來,城市要想宜居,首先必須得是一個人的城市,是一片能讓人生活的樂土。這里所謂的“人的城市”,當然不能以經(jīng)濟狀況和階級地位進行區(qū)隔,它不只是富人的宜居,而更應該是中產(chǎn)階層以及絕大多數(shù)弱勢群體的宜居,這也是我們評價一個城市宜居與否首先應該具備的價值取向。否則,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再好,公共資源再豐富,居于大多數(shù)的普通勞動者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宜居城市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花瓶”。

因此,衡量城市宜居與否,要想與普羅大眾的實際感受相吻合,必須具備一個最為基本的前提,即占據(jù)城市人口多數(shù)的普通人和弱勢群體,他們的權利和所享受的公共服務不能被邊緣化。這不僅是真正的宜居,其所包含的公平和正義等價值取向,也是這個社會本應具有的共識。在此邏輯之下,不能只是讓有能力者享受到“宜居”的城市環(huán)境,否則就是一種假象且不可能持久。

所以,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要想避免被質(zhì)疑,必須認識到城市的宜居應是所有人的宜居,她不是少部分人的宜居。而公眾的吐槽或情緒化表達,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即不把宜居的核心要素——人,納入測量指標中,不僅會增加社會的負面情緒,也會造成一種社會階層的內(nèi)部對立,讓這個社會更加走向撕裂。

發(fā)布:2007-11-10 13:38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