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視覺思維概念及其創(chuàng)造性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視覺思維及其概念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及其概念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這是因為,一方面視覺思維概念與傳統(tǒng)哲學或一般心理學的觀念不符;另一方面,視覺思維卻與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密切關聯(lián)。文中提出了關于視覺思維創(chuàng)新功能的具體特征,以及深入研究的角度問題的看法。
關鍵詞:視覺思維 視知覺 視覺意象 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關于視覺思維概念

  1.在哲學和心理學的傳統(tǒng)觀念中,“視覺思維”概念是不合理的。

  首先,從傳統(tǒng)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視覺楊維”概念的不合理性。

  所謂視覺,也即視知覺。大傳統(tǒng)心理學中,一般認為,知覺(或感知覺)是對客觀刺激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的心理過程中低層次的認知心理現(xiàn)象;而思維則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反映,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而且具有解題功能,它是心理過程中高層次的認知心理現(xiàn)象。

  所以,在心理學中,盡管一般都強調各種心理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但知覺與思維之間的區(qū)別和界限也是一向分明的。因而知覺和思維一般被看成兩種不同的對象來進行研究,從而區(qū)分出了“知覺心理學”與“思維心理學”兩個不同的分支學科領域。

  其次,從哲學認識論或方法論上看“視覺思維”概念的不合理性。

  在古代西方哲學史上,一些先哲,如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曾通過從不同角度強調感性與理性之間的相互滲透關系,而同時也肯定了感知覺與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但從總體上看,在西方哲學史或認識論研究史上,感知覺與思維之間的劃界仍然是很明確的。一般認為,知覺或感知覺屬于獲取經驗知識的感性認識范疇,思維則屬于理性認識范疇。前者是主體與客體進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是后者的源泉和基礎;后者則是在前者提供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頭腦中進行再加工的產物,故而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所以,在哲學上,知覺與思維這兩個概念也是不容混淆的。也就是說,盡管也可以承認兩者間的聯(lián)系,但知覺就是知覺,而不可能是思維;反之,思維也只能是思維,而不能把它說成是知覺。因而必須從方法論原則上將它們加以嚴格的區(qū)分。

  2.知覺心理學、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研究,打開了知覺與思維之間嚴格界限的最初缺口。

  應該說,對知覺與思維之間嚴格界限最早有所突破的,是本世紀初期誕生于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派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學基本觀點的形成,除了依賴于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哲學基礎外,起初主要就是根據(jù)其創(chuàng)始人韋特海默(M.Wertheimer)關于知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他關于“似動現(xiàn)象”(Phi-phenomenon)的知覺實驗。所謂“似動”,即當兩條直線按適當間隔時間先后出現(xiàn)時,人們會把它看成是一條正在移動著的線,而不是先后出現(xiàn)的兩條靜止的線。電影藝術正是利用這一知覺特點的典型例證。韋特海默認為,這種似動現(xiàn)象是人的視知覺的固有的特點。也就是說,人在視知覺過程中,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追求事物的結構整體性或守形性的特點,韋特海默即稱之為“格式塔”(gestalt)。知覺到的格式塔不可分析還原為原來的各組成部分,也即各組成部分不是格式塔,或格式塔并不是各組成部分的簡單加合。比如“似動”的還原就不是“動”,而只是兩條靜止的直線。所以,格式塔的內蘊總是大于它的部分、決定它的部分,而不是相反。

  格式塔心理學所強調的這一基本觀點,與對抗當時已盛行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有關。構造主義心理學源于馮特(W.Wundt)的元素主義觀點。馮特即試圖將一切心理現(xiàn)象均分析還原為一些基本的感覺元素加以研究。而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知覺的也即現(xiàn)象的經驗,就是格式塔;格式塔不可能分析還原為基本的感覺元素,因而也不是所謂“感覺元素的聯(lián)合”?;具@一點并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格式塔心理學提出了一系列知覺結構的組織原則(如鄰近性、類似性、閉合性、完形趨向等),即人在知覺過程中用以組織模式塔的基本規(guī)律或法則??梢?,格式塔心理學從一開始便已經對知覺研究的固有范圍有所突破,特別是后來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則實質上已經打破知覺與思維之間不可俞越的嚴格界限。

  格式塔心理學關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主要也是韋特海默的工作。韋特海默認為,所謂創(chuàng)造性或產生式思維(productive thinking),從根本上說就是認識主體在知覺過程中,將“壞的格式塔”轉變成為“好的格式塔”。例如,當教會了從未學過幾何學的孩子求解長方形面積后,再要求他自己去求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在反復觀看圖形過程中,他完全有可能“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兩端看起來存在著“干擾”;進而還有可能“頓悟”到,只要把左端多余的部分轉換成右端缺少的部分,該圖形就會成為一個看行順眼的長方形,于是問題便一下子得到解決。

  3.“視覺思維”概念的明確提出。

  格式塔心理學對知覺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的研究,雖然已經初步打開了知覺和思維之間嚴格界限的缺口,但還并沒有明確提出“視覺思維”的概念。較早且較詳盡研究和闡明這一概念的,應數(shù)當代美國德裔藝術心理 學家魯?shù)婪颉ぐ⒍骱D?Rudolf Arnheim)。

  阿恩海姆正是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藝術心理學問題。經進一步研究,他不僅繼承和發(fā)展了韋特海默關于知覺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思想,而且從更高的角度或從更一般的意義上,探究了視知覺的理性功能。到50年代,他出版了《藝術與視知覺》(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一書。作為一部藝術心理學著作,其中雖然尚未明確使用“視覺思維”概念,但卻已提出了“一切知覺中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中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chuàng)造”的重要思想。

  到60年代末,阿恩海姆關于視覺思維的一些基本思想便已形成,并在發(fā)表論文基礎上出版了直接標題為《視覺思維》(Visual Thinking)的專著,在這部著作中,他不僅進一步闡述了視知覺的理性功能問題,而且還闡明了“視覺意象”(visual image)在一般思維活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這兩方面的思想,即視知覺具備思維的理性功能,以及一切思維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離不開“視覺意象”的思想,可說是阿恩海姆關于“視覺思維”概念所作闡明的最基本的內容。

  此外,阿恩海姆還提出了需要對“一般性的知覺思維”,即不僅對視覺思維進行認真研究的問題,他也正確地認為,在人類認識活動中,最有效的還是“視覺思維”。不過,關于“一般性知覺思維”的提法,對于研討知覺與思維之間的一般關系問題,或許更具有重要意義。

  總的來說,阿恩海姆用大量的知覺實驗和藝術(主要是繪畫)實踐的事實,以說明上述兩個基本觀點。從藝術理論研究角度看,其嚴謹、理性的科學態(tài)度、確實難能可貴。但從對“視覺思維”概念的闡釋看,他似乎一直還未對這一概念本身給出過明確的定義。如果說也曾有過某種界定的話,那就是他說:“所謂視知覺,也就是視覺思維。”當然,在他這樣說時并未反過來指明,所謂視覺思維也就是視知覺。對此,我們或許應該理解為,在阿恩海姆看來,“視覺思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比起“視知覺”來還是要深、廣些, “視覺意象”已不完全局限于視知覺范圍

  4.關于視覺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

  盡管迄今還不能說已經有了一致認同的視覺思維概念定義,但阿恩海姆關于視覺思維實乃以視覺意象為運作單元且具有理性功能的視知覺,以及視覺意象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觀點,還是具有其論證的合理性的。實際上,以視覺意象為中介而認定視覺思維也就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并非只是阿恩海姆的看法。在創(chuàng)造學研究中,這種觀點早已是許多學者的共識。但麥金將視覺思維表述成觀看、想象和構繪三者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他對學生的有效訓練,則可說是認定視覺思維即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較有力的說明。

  交匯或融合。而這種思維特征,至少在目前似乎還很難預計可以為任何形式的機器系統(tǒng)的功能所取代。

  二、關于視覺思維認識論的意義

  假定我們承認視覺思維存在的合理性,并認為它確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因而對于人的認識發(fā)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那么,視覺思維概念的確立也就應該是合理的。

  從阿恩海姆的諸多論述中可以看到,他之所以研究視覺思維,正是因為人們長期以來對感知覺與思維、感性與理性,進而延伸為對藝術與科學的割裂,造成了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礙,故而有意于填補因這種割裂而形成的鴻溝。在他看來,當藝術家們在運用視知覺進行藝術實踐時,其實也就是在這種知覺活動中進行著對事物的理解、選擇、概括和抽象;而當科學家們在進行科學創(chuàng)造時,同樣也是在其科學思維或科學的理性活動中,有效地運用著自己的視覺意象。正是基于此,所以阿恩海姆如此鮮明地認為:“所謂視知覺,也就是視覺思維。”

  換句話說,阿恩海姆關于視覺思維的一系列觀點和論證,其深刻含義即是在于:知覺與思維之間本來并不存在鴻溝,鴻溝是由于人們在認識上的割裂所造成的。而且他還認為,其所以產生這種認識上的割裂,根源則在西方文明的偏見。

  那么,我們如果要研究“視覺思維”概念在哲學認識論上的作用或地位,或是其認識論意義的問題,是否就可以從人類在認識史上究竟何以會形成這種割裂的問題而入手呢?顯然,這不僅涉及到哲學史、科學史、藝術史等諸多方面,而且還涉及到東西方文化差異或跨文化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視覺思維》[美] 魯?shù)婪颉ぐ⒍骱D分饷魅請蟪霭嫔?/p>

  2.《建筑視覺造型》余卓群著

  3.《審美意識系統(tǒng)》楊春時著花城出版社

  4.《藝術與視知覺》[美]魯?shù)婪颉ぐ⒍骱D分袊鐣茖W出版社

發(fā)布:2007-07-25 10:07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