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4、組織模型組件2:組織中的焦點領域描述
組織模型的第二部分側重于組織中的更為特殊的或所謂可變的一些方面。這里將包含怎樣構造業(yè)務過程、涉及到什么樣的員工和使用什么資源等一些內容。表2表示在組織中所包含的具有可變特性的方面:
表2 組織模型組件2:組織中焦點領域描述
組織模型 |
焦點領域的可變方面:OM2 |
結構 |
按照部門、組、單元、部分,畫出所考慮的組織的結構圖 |
過程 |
刻畫手邊的業(yè)務過程布局,可以借助一些特定的圖標,比如UML中的活動圖等 |
人 |
指出涉及到的員工,如參與者或項目相關人員,包括知識的決策者、提供者、用戶或受益者(“客戶”)。這些人不必是實際的人,可以是組織中的人所擔負的角色,如主管、顧問等 |
資源 |
描述業(yè)務過程所利用的資源,它們可以覆蓋不同的類型,如:
(1)、信息系統(tǒng)和其它計算資源;
(2)、設備及材料;
(3)、技術、專利和權利; |
知識 |
知識代表在一個業(yè)務過程中所開發(fā)的一種特殊資源,由于其在語境中的重要性,所以留作單獨考慮 |
5、組織模型組件3:業(yè)務過程的分解
對于在組件2中所提到的“過程”,為了更加清楚的對其進行說明,可以利用獨立的一個組織模型組件來對其進行分解說明。之所以要將過程加以分解,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只是系統(tǒng)總是完成某項特定的任務,而且必須是和過程融為一體的,所以要把業(yè)務過程分解成更小的任務。通常,由于任務的變化以及它們的不同組合和連接,也需要做一些過程改變。為了更好的研究這個方面,表3給出了一個工作表,其中涵蓋了對業(yè)務過程的任務分解的更多細節(jié)方面描述。業(yè)務過程要分解到細節(jié)層次,從而使得我們能夠制定關于一項任務的決策。
表3 組織模型組件3:根據(jù)組成過程的任務來描述過程
組織模型 |
過程分解:OM3 |
編號 |
任務 |
執(zhí)行者 |
來自哪里 |
知識資產(chǎn) |
是否密集 |
重要性 |
任務標示符 |
任務名稱(OM2中過程的某些部分) |
一個特定的主體(OM2中的資源) |
組織結構中的某些位置 |
任務所使用的知識資源列表 |
布爾量,致使所考慮的任務是否為知識密集型 |
知識所考慮任務的重要程度 |
|
|
|
|
|
|
|
6、組織模型組件4:知識資產(chǎn)
根據(jù)OM2中的知識要素,知識是整個知識項目中需要詳細分析的唯一重要方面。表4給出了對于知識組件描述的工作表。
表4 組織模型組件4:描述組織模型的知識組件
組織模型 |
知識資產(chǎn):OM3 |
知識資產(chǎn) |
擁有者 |
使用場合 |
形式是否正確 |
位置是否合適 |
時間是否恰當 |
質量是否優(yōu)質 |
名字(可以來自OM3) |
主體(可以來自OM3中的執(zhí)行者) |
任務(來自OM3) |
是或否 |
是或否 |
是或否 |
是或否 |
|
|
|
|
|
|
|
當完成了關于知識資產(chǎn)分析的工作表后,我們就獲得了關于在組織中所涉及的知識的第一手分析。這些被分解成碎片的知識片段是完成整個知識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有組織內的工作人員來主動使用以完成制定的任務或過程。對知識資產(chǎn)進行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找出知識資產(chǎn)在形式、時間或空間可達性或質量等方面能夠改善的制度,此分析不但在知識工程中十分重要,在知識管理中也很重要。
7、組織模型組件5:可行性決策
執(zhí)行了表1-4所涉及的工作步驟后,我們就具有的與圖1所示的組織模型有關的所有信息,最后一個步驟就是基于管理所做的承諾和決定把關鍵的韓一些到文檔中去,在知識系統(tǒng)項目的這個階段,決策制定將集中于:
·最有希望的應用機會領域是什么?最好的問題解決方向是什么?
·性價比情況怎樣?
·解決方案所需的技術是否可以得到(技術的可行性)?
·可成功采取的進一步項目行動是什么?
表5、6分別提供了可行性決策文檔的檢查列表和檢驗列表。
表5 組織模型組件5-1:可行性決策文檔的檢查列表
組織模型 |
可行性決策文檔的檢驗列表:OM5-1 |
業(yè)務可行性 |
對一個給定的問題/機會領域和一個建議的解決方案,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1)
對組織來說,從考慮的解決方案中所期望的利益是什么?有形的經(jīng)濟利益和無形的商業(yè)利益都應加以確認
(2)
所期望的附加值有多大
(3)
對于所考慮的解決方案,期望的成本是多少
(4)
它與可能的備選解決方案相比如何
(5)
需要組織的變化嗎
(6)
對于所考慮的解決方案,涉及到的經(jīng)濟和商業(yè)風險及不確定性怎樣 |
技術可行性 |
對一個給定的問題/機會領域和一個建議的解決方案,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1)
按照存儲的知識和要執(zhí)行的推理過程,在所考慮的知識系統(tǒng)解決方案中的任務實現(xiàn)的復雜性如何?目前的最新方法和技術是否可用和足夠
(2)
是否涉及時間、質量、所需資源或者其他關鍵的方面?若是的話,怎么著手處理
(3)
是否清楚成功的度量標準是什么以及如何測試正確性、質量和滿意的性能
(4)
于最終用戶(用戶接口)交互的復雜性如何?目前的最新方法和技術是否可用和足夠
(5)
與其他信息系統(tǒng)和可能的其他資源間交互的復雜度如何(互操作性,系統(tǒng)集成)目前的最新方法和技術是否可用和足夠
(6)
是否有更深層次的技術風險和不確定性 |
表6 組織模型組件5-1:可行性決策文檔的檢驗列表
組織模型 |
可行性決策文檔的檢驗列表:OM5-2 |
項目可行性 |
對一個給定的問題/機會領域和一個建議的解決方案,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1)
對于進一步的項目步驟,參與者和項目相關人員(經(jīng)理、專家、用戶、客戶、項目組成員)有足夠的承諾嗎
(2)
所需的資源(包括時間、預算、設備、人員)
(3)
所需的知識和其他能力是否可用
(4)
項目的期望及其效果是否實現(xiàn)
(5)
項目組織及其內外部交流是否足夠
(6)
是否有進一步的項目風險和不確定性 |
建議的行動 |
可行性決策文檔的這一部分直接取決于管理承諾和決策。它權衡和集成以前的分析結果,得到推薦的用于行動的具體步驟:
(1)
焦點:在確定的問題-機會領域中,所推薦的焦點是什么
(2)
目標解決方案:對于該焦點領域,所推薦的問題解決方向是什么
(3)
所期望的效果、成本和利益是什么
(4)
需要采取什么樣的項目行動
(5)
風險:如果組織內外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在什么條件下重新考慮所建議的決策是明智的 |
通過對以上所提及的5個組件的建立,整個知識系統(tǒng)的組織模型就建立起來了。在知識系統(tǒng)的后續(xù)階段,更多的是在組織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特定任務和知識的分析,從而進一步建立起任務模型,完善整個知識系統(tǒng)。
知識工程中的組織建模(一)(AMT研究院 袁磊)
|